環(huán)保水圈山少爺作品
很多時候,你學不會一些知識
可能不是你不行,而是書不行?世上沒有難懂的知識,只缺少「有靈魂」的解讀
學水處理知識,讀山少爺系列文章
【山少爺俗話技術(shù)系列文章】推出以來,許多讀者表示文章打通了其多年來在學習水處理過程中積累的“便秘”,實在是大快人心!
鑒于此,我計劃把這個系列的文章一直寫下去,爭取能讓所有環(huán)保從業(yè)者痛痛快快、明明白白做好環(huán)保工作。
最近在解讀「活性污泥法」的各種演變及應用,上一篇剛開始,講了傳統(tǒng)活性污泥法、漸減曝氣活性污泥法、分段進水活性污泥法(←可點擊閱讀)這三種。有讀者激動萬分地送了四個字“通俗易懂”,看到其中的第二個字,我就知道這是一批懂我的讀者。
本篇解讀「吸附—再生活性污泥法」。這是一個老工藝,六、七十年前就開始使用了。
按照慣例,我們先看看其原理是咋回事。
其實,其原理就藏在其名稱中的“吸附”兩個字內(nèi),也藏在一幅圖中,如下:
(注:紅色尖頭位置是吸附效果最佳節(jié)點,大約在污水進入曝氣池20min左右)
具體的過程還要從山少爺常說的一句話中說起 ——“生化法是一門關(guān)于人類組織微生物狂吃屎的學問”。
生化法的一切道理都存在于這句話中,存在于這個過程中?!肝健偕钚晕勰喾ā沟脑硪苍谶@個過程中。
我們知道,活性行污泥法的大致過程是污水進入曝氣池,接著池內(nèi)的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屎(代指BOD)吃掉,混合夜流出,在二沉池泥水分離。
但實際的過程沒有這么生猛,不是直接就吃。真實的情況是,攜帶有屎的污水進來,先要有一個「吸附」的過程。
怎么理解這個吸附呢?簡單來說就是搶屎,這符合生物的習性,你想一下,一大群處于饑餓狀態(tài)的生物,突然有吃的了,第一反應肯定是搶啊。
而這一搶,污水中的屎(即BOD)就會在短期內(nèi)急劇下降,而「吸附—再生活性污泥法」原理的關(guān)鍵在于這里。
具體的做法簡單來說就是,把搶屎和吃屎兩個過程分開進行,分別設置吸附池(搶屎池)、再生池(吃屎池),這個再生其實就是把搶到了屎的微生物轉(zhuǎn)移到另一個地方吃屎的過程,在再生池微生物會把屎池盡,重新回到饑餓狀態(tài)(專業(yè)說法是內(nèi)源呼吸期),回到饑餓狀態(tài)的微生物則進入下一輪搶屎、吃屎的過程,如此往復循環(huán)。
帶屎的污水和再生池(吃屎池)出來的污泥先進入吸附池(搶屎池),在這里停留幾十分鐘,完成搶屎過程,在這里水中的屎基本上被搶完了,緊接著馬上進進入二沉池泥水分離,清水排放,污泥一部分處理、一部分進入再生池(吃屎池)回到饑餓狀態(tài)。
這就是「吸附—再生活性污泥法」。其優(yōu)點在于,容積低、基建費用低,對水質(zhì)、水量有一定的承受力,因為,當吸附池的污泥受到破壞時,可用再生池的污泥補充。
缺點在于不宜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,對溶解性有機物去除不夠明顯,剩余污泥量大,不具有硝化功能。